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千年要塞-----玉门关兴衰史

2023-06-20 15:12:25 429

摘要: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诗句让玉门关家喻户晓,也让我们领略了唐代西北的苍凉辽阔。有关玉门关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诗仙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诗句让玉门关家喻户晓,也让我们领略了唐代西北的苍凉辽阔。有关玉门关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诗仙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朝文学家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北风光

大量描写玉门关的诗句让玉门关名声远扬,也勾起了后人对玉门关的无限遐想。千百年后的今天,闻名遐迩的玉门关究竟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说得清。

河西走廊地处青藏高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是古代连接西域与中原的唯一陆路通道,而玉门关一直是古代贸易和军事关口。

说起玉门关,不得不说西域了。西域,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帝国击败匈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西域都护府,负责管辖西域三十六国。

汉代西域都护府

汉武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列四郡、据两关”,四郡为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两关为玉门关、阳关。至此,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而得名的玉门关,成为千古要塞,张骞两度出使西域都是从玉门关出行的。

四郡两关

东汉水平十六年(73年),班超出使西域也途经于此。班超在西域三十年,对巩固我国的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就在这玉门关道上,公元2世纪,波斯王子安世经此东往洛阳;三国时,我国第一个西去求法的僧人朱土行也由玉门关远行。

那玉门关在哪呢?

玉门关究竟在哪,目前认可的说法是:玉门关始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前后,建关在嘉峪关石关峡,而后历经几番西进东退,最西曾迁至敦煌西北一带;待到北宋仁宗景祐三年,约公元1036年,整个河西走廊被西夏占领,玉门关销声匿迹。

玉门关位置变迁图

西汉初期玉门关

最早记载玉门关的是唐代一个叫道宣的僧人,他在《释家方志》中写道,“肃州,西少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而《武经总要》也有”肃州,西至玉门关七十里“,肃州,就是今天的酒泉,而西北七十里即今天的嘉峪关附近。南北二山即祁连山和黑山,嘉峪关无论是方位还是地势上与古书上记载的玉门关十分吻合。一般认为今天的石关峡即最初的玉门关,在嘉峪关略北。

西汉后期玉门关

唐地理学专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阳关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史记·大宛列传》也记载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百一十八里,此处的即现在的小方盘城,位置在今甘肃西部的敦煌,此地扼守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

敦煌地形图

如今的玉门关遗址,又名“小方盘城”,城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部为黄胶土夯筑而成,面积为633平方米,西、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

隋唐玉门关

东汉初,玉门关还矗立故址,但到了和帝时(89~105年),匈奴屡屡犯边,玉门关被迫关闭,关址东移200公里,设在今玉门市玉门镇。后来朝廷派班勇(班超之子)为西域长史,班勇率兵西进,重开西汉玉门关,并率领西域各族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东汉中期,玉门关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内、疏勒河岸的双塔堡。东迁的原因与当时瓜州通往伊吾路的开通有关。伊吾路的开通使得瓜州与伊州(今新疆哈密)直接连通起来,无需绕道敦煌,缩短了里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的唐玄奘去印度取经的玉门关是在瓜洲北边的一条河上,“从此(瓜洲)北行五十余里,有瓠芦河,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即今天的瓜州双塔堡。而敦煌的玉门关,日渐荒凉,被遗忘,终被废弃。

唐玉门关

隋唐玉门关关址南北长约160米,东西长约155米,东、西开门,关周围有护城河。1958年修建水库时将关址淹没,只有冬季水库干涸时才露出水面。

今双塔堡水库

五代宋初玉门关

五代宋初,玉门关从隋唐时的瓜州双塔堡东迁200公里许,回到最早的关址石关峡。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又称“水关峡”、“黑山峡”,位于隋唐玉门关关址以东约200公里的石关峡。玉门关在1036年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被废弃。

考古工作者在玉门关关址发掘了数以千计的汉简,以及一种被称之为“过所”的通行证等文物。宋以后,海路的开通,使历代昌盛的丝绸之路日渐衰落,唐玉门关随即成为永久的遗迹。嘉峪关西北的水关峡,地势险要,宋以来有大量屯兵,且兵营遗迹犹在,加之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战略要地,故认为是宋代玉门关的所在。

石关峡

五代宋初的玉门关为何要东移至今石关峡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当时河西沙州界(即当时沙州归义军政权所控制域界)尚有一带的政治军事形势来看,石关峡的位置正当东面的甘州回鹘与西面的瓜沙归义军政权的天然分疆之地,正处在由一个政权辖地进入另一政权辖地的关口,因而势必成为沟通东西交通的必经要口;另一方面还与第五道的废弃,以及沙州社会长期稳定,沙州及其以西道路的畅通密切相关。第五道虽然可由瓜州直达伊州,无须绕行沙州,驿程较短,然而要穿越数百里的沙漠,极乏水草,路途险恶,十分艰辛。正由于五代宋初沙州社会长期稳定,道路畅通,因而稍竿道交通大盛,沙州西行等地的道路畅达无阻。依据记载,凡穿越河西走廊东来西往的行旅皆经由沙州而往,很少有人取道第五道。这表明该条道路已经不用,唐代玉门关(双塔堡)自然随之废弃,玉门关自然就移到现在的嘉峪关市石关峡。

在长城的拱卫下,玉门关挺拔耸立,成为汉代敦煌西北一个中原和西域交往的必经关口,是丝绸之路总枢纽的一个重要开关。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存在了约130年,自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后,玉门关就从史籍上消声匿迹了。

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然历史上玉门关位置的变迁,既与我国古代西域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博弈与融合有关,也有气候变化的推波助澜。历史研究表明,在气候偏暖的西汉时期,玉门关西移;而在气候偏冷的东汉、五代和宋,玉门关东撤。

《礼记注》载“汉始亦以惊蛰为正月中,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惊蛰在正月、雨水在二月这充分说明西汉时气候之暖。因此,西汉太初三年,李广利攻打大宛后,开始渠犁、轮台屯田,这也成为玉门关西进的重要保障。

两汉之际(公元前45至公元30年),气候骤冷,游牧于青海地区的西羌部落侵扰更加频繁,并开始威胁到河西走廊地区,东撤成为之后河西走廊各要塞关隘的主流趋势,玉门关也就在此时东撤到瓜州。

隋唐时期,气候又偏暖,尤其王之涣作《凉州词》的727至741年之间,正是气候最为温暖时期。有记载,开元年间(公元727-741),河州敦煌道仍能“岁屯田,实边食……”所以那时候的玉门关成为了唐代农牧交错带的分界,因此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的最后一次东移,是在五代宋初,此时我国进入寒冷期。这个时代的寒冷记载很多,如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冬大雪,富春江东合旬日乃解”。气候变冷,战乱不断,玉门关作为宋朝瓜沙归义军和回鹘的分界地,最终回到了嘉峪关石关峡。

公元1036年7月,西夏李元昊率大军攻占河西走廊,玉门关从此销声匿迹。

自汉武帝置关,玉门关历经几次变迁,共历时1140余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